成人有声小说

媒眼看陇检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媒眼看陇检229】检察日报丨探索以行刑反向衔接赋能社会治理新路径

时间:2025-09-25 09:31:48  作者: 点击数:

2025年9月24日,检察日报政和周刊刊发《探索以行刑反向衔接赋能社会治理新路径》。

《检察日报》截图

为全力破解“不刑不罚”“罚不当责”导致的执法断档与社会治理盲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检察院深入落实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机制,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递进式监督,实现法律惩戒无死角、社会治理无盲区,为源头化解矛盾、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注入检察新动能。2024年以来,安定区检察院共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88件290人,精准制发检察意见90份,推动90名被不起诉人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构建全链条的闭环监督体系,消除“不刑不罚”“真空带”。针对刑事案件中出现的“不刑不罚”问题,安定区检察院深入落实最高检《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与公安机关、法院、司法局会签相关文件,构建全链条的闭环监督体系。通过创新采用“分类侦办、集中审查、集约审理”的“简案快办”模式,对危险驾驶类、轻伤害类等常见案件积极适用该模式,显著压缩办案周期,并通过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实现刑事不诉与行政处罚的无缝衔接,有效填补了执法空白,根治“不刑不罚”顽疾,确保法律惩戒无死角、责任落实不缺位。

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的信息互通,织密深化监督“协作网”。安定区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平台,在强化内部办案统筹的同时深耕外部协调,不断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实现行刑有序、无缝衔接。针对在进行不起诉案件监督筛查中发现的行政处罚遗漏、行政机关履职缺位等问题,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法协同、多元联动、综合治理”的“穿透式”监督体系,进一步打通行政检察、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及非诉执行的协作脉络。面对处罚主体有争议、定性难或法律适用存在分歧等复杂案件,主动借助“外脑”,通过与公安机关、综合执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定期会商、专题座谈、个案研讨、情况通报等不断深化共识,精准建议相关部门对33名被不起诉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有效维护了执法权威与司法公正。

深化处罚必要性审查机制,筑牢精准监督“基准线”。在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过程中,安定区检察院牢固树立精准监督理念,严格遵循“处罚法定”与“过罚相当”原则,深化处罚必要性审查机制。承办检察官全面审查案件事实后,重点聚焦被不起诉人的行为性质、主观恶性程度、实际危害后果及悔罪补救表现等关键情节,尤其强化对行为次数、目的动机、后果影响等要素的调查核实,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案权衡与综合研判,确保提出的检察意见兼具法律正当性与社会合理性,实现了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使制发的每一份检察意见书都能从“是否应当处罚”“是否有必要处罚”方面进行审慎论证,显著提升了检察意见的精准度与采纳率。依托该机制,安定区检察院已成功联合异地检察机关向异地行政机关发出检察意见书25份,有效破解了跨区域行刑反向衔接难题。

推动多元治理,搭建民生保障“连心桥”。安定区检察院敏锐洞察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筛查及治理延伸中所揭示的未成年人保护、基层矛盾调处、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执法部门履职薄弱点,搭建“多元治理”新模式,持续深化“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内涵;如针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短板,制定文件,构建犯罪行为、触法行为、违法行为、不良行为四级干预体系,联合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形成“司法惩戒+行政处罚+社会矫治”三级矫治机制,打造专业化、社会化的多元帮教队伍。针对自然资源领域执法尺度不统一,容易发生“小过重罚”等问题,联合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协作机制的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反向衔接职责分工,有效凝聚了监督与保护合力。通过实施该办法,安定区检察院已督促有关部门对13名破坏环境资源的被不起诉人依法落实了行政处罚。(作者:牛海科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成人有声小说 )

关闭